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留学资讯创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留学资讯创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出国留学对创业有帮助吗?
有
当然,出国读研对于创业来说确实是有一定帮助的,出国留学对创业最大的帮助是,对于有头脑的创业者,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想法,然后结合国内情况,选择出合适的项目。虽然有些朋友会把这定义为“山寨”,但是照搬国外经验,想在国内成功也是不可能的,还是需要创业者结合国内特色,做出适合国人的项目才行。
留学生创业补贴申请条件?
(一)留学人员企业及指定留学人员申请创业资助应当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留学人员需在国(境)外学习、工作3年以上;
2.留学人员持有企业股份折合人民币不少于30万元;
3.申请单位属我市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产业,具体详见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的目录(简称“20+8”,详见附件1);
4.申请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人才团队***,相应的办公场地、研发设备等,且经营正常。
什么是留学生创业园?
留学生创业园是作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组织部分,是经科技部、教育部、人事部和国家外专局共同批准认定的、以服务于留学回国人员创业为主的公益型科技服务机构。
创业园,通过各部门的政策鼓励与扶植,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开辟了“绿色通道”,引进学有成就的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
你留学时是怎样创业的?
我自己没干过,不过随着美国签证的收紧和工作岗位的减少,确实有一些同学选择创业。他们一般是做一些比如外卖,家教,优惠券或者拼车之类的,中国比较发达,国外没有或者没有中文服务的,受众人群一般也是面相华人。在国外创业是最自讨苦吃的,我觉得还不如回国。
海外留学回国创业是种怎样的体验?
2012年,大四在读的张子骅与同伴尝试创业,在复旦开了一家校园咖啡店“Hi-Story”。自此,创新创业的***播撒开来——萌芽于复旦,生根在上海,八年来商业之树触及全国,乃至更广的海外。
Hi-Story校园咖啡馆
2014年留美归来后,张子骅在饮品商业领域迈出了更大的一步。他在上海开了第一家“彼此的茶”,并申请到了EFG复旦大学专项基金,此后一度扩展到20多家。然而,张子骅想要打造的不仅仅是一家茶店而已,而是全渠道的“茶品牌”。2018年,他们开始孵化新的品牌项目,2019年再次申请到复旦云锋创业基金,公司从主营茶饮升级为“多品牌+咨询”的运营模式:
在复旦附近开了一家开了餐+酒吧形式的“时空料理店”,把当年Hi-Story结合进去;
先后拿下ELLE杂志旗下餐饮品牌ELLE Café和知名日本亲子餐厅“阿朗奇”的中国区代理权。其中ELLE Café将在上海新天地、北京金融街开业,配合ELLE 75周年开发一系列限定产品;
此外,他们还提供餐饮咨询与策划服务,比如给豫园的老字号茶馆做产品设计与开发。
最重要的是,他们在“彼此的茶”基础上做了新的品牌拓展,开发了主打精品茶的“雪夜访戴”。
“这是关于传统东方茶与现代年轻生活方式的一次碰撞尝试”,张子骅解释道,“只有具备足够的独特性时,消费者才会有印象,最终一想到喝茶,就想到我们的品牌。”
此前,张子骅基于中国茶饮市场和年轻人生活消费形式做了深度调查与精准分析,他们曾对200多名25-35岁的公司职员做了一次调研,发现这些人平日最常喝的饮料第一位是白开水,第二位是果茶、奶茶等茶饮,咖啡仅排在第三位。
“其实很多年轻人有喝茶的习惯,而25岁-35岁的人通常对生活品质有一定的要求并具备了相当的消费能力,但是他可能不喜欢去传统的茶馆,又喝腻了奶茶。”——于是,张子骅瞄准这块市场空隙,试图打造适合年轻人的东方精品茶:“雪夜访戴的品质比喜茶更好,也将更还原东方茶;比那些很老气的传统茶馆又更现代、更符合年轻人体验。”
彼此的茶上海门店
疫情期间,张子骅对公司进行了一番审视与反思——怎样能够把现有的门店运营好、提升效益?怎样选择合作模式以增强双方抗风险能力?如何才能长远立足?
在他看来,做好产品是品牌的基础,品牌永远大于产品,竞争越来越精细化,产品模式承载了品牌的差异化定位。而品牌的生存则取决于经营者的“反脆弱”能力。
这是他最近在听的一本书,金融理论著作《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所写,张子骅深有启发:“创业公司很多时候都是很脆弱,怎样在遇到黑天鹅***时避免风险甚至从中获益?我想,为了长远地立足,必须具备足够的现金流、扎实的基本功和强大的团队,以及充分的抗风险能力,这个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彼此的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在这一场疫情大洗盘中存活下去并越走越顺利,也许那会是一场硬仗,但是做自己理想的事情、让茶饮品牌融入消费者的生活中,并拥有强大的情感生命力是张子骅一直不变的初心。
欢迎关注“创业基金会”公众号,了解更多创业政策和故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留学资讯创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留学资讯创业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