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绍兴留学资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绍兴留学资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近代绍兴有什么名人?
绍兴可谓地灵人杰,提起绍兴名人,人们自然会想到治水的大禹,卧薪尝胆的勾践,想到著名医学家张景岳、史学家章学诚、文学家鲁迅等人。自古至今,绍兴名人数不胜数。这里,只选取介绍生活在1840至1949年期间的绍兴名人,以出生年先后排序。
1、徐树兰(1838—1902),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开创者,清末曾授兵部郎中。18***年,他创办绍郡中西学堂,建古越藏书楼,贡献书7万余卷,1904年对外借阅,是中国最早的公众阅读图书馆。
2、任颐(1840—1896),即任伯年,近代中国画坛的代表人物。他人品高尚,画格纯正,花鸟、山水、人物等别具风格,《苏武牧羊图》、《顾影自怜图》、《牧牛图》等作品是人物画精品,《蕉荫纳凉》、《群仙祝寿图》、《稻熟鹌鹑》、《春江水暖》等都是传神之作。徐悲鸿称之为“仇十洲之后,中国画家第一人”。
蔡元培
3、蔡元培(1868—1940),曾任首任教育总长、北大校长、中法大学校长,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斗争,民初主持制定了《大学令》,这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
4、徐锡麟(1873—1907), 1904年底加入光复会,次年与陶成章等创办大通学堂,培养、积蓄反清力量,后准备与秋瑾等发动皖浙起义,因被察觉,提前起义,刺杀恩铭,后被捕,壮烈捐躯。
5、杜亚泉(1873—1933),1900年赴沪创办亚泉学馆,这是中国近代首家私立科技大学;创办《亚泉杂志》,为中国最早的科学刊物;主编《动物学大辞典》、《植物学大辞典》等书。
6、秋瑾(1875—1907),祖籍山阴(今绍兴),生于厦门。她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参加过光复会、同盟会等。 1907年,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起义,事泄被捕,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经亨颐
7、经亨颐(1877—1938),中国近代教育家、书画家。曾任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校长、春晖中学校长、宁波任省立四中校长、中山大学副校长,兼任过浙江省教育会会长,为国家培养了柔石、杨贤江、陈建功、丰子恺、潘天寿等一批优秀人才。
8、蔡东藩(1877—1945),著名演义***作家、历史学家。他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为普及中国历史知识做出了很大贡献。
9、许寿裳(1883—1948),中国著名教育家。曾任江西省教育厅厅长、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等职。鲁迅逝世后,他珍视鲁迅文稿和遗物的征集保护,积极筹备出版《鲁迅全集》。著有《章炳麟传》、《俞樾传》、《中国文字学》、《鲁迅年谱》、《亡友鲁迅印象记》、《我所认识的鲁迅》等。
夏丏尊
10、夏丏尊(1886—1946年),出版家、教育家、文学家。著有《平屋杂文》、《文章作法》、《阅读与写作》、《文心》、《夏尊选集》、《夏尊文集》,译有《爱的教育》等。
11、朱自清(1898—1948)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其散文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主要作品有《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新诗杂话》等等。
绍兴近代名人,你认为还有谁应该写?(图片来自网络)
、蔡元培、周恩来、鲁迅、、周作人、邵力子、陶成章、徐锡麟、秋瑾、竺可桢、许寿裳、夏眄尊、马寅初、柯灵、孙越崎、朱庆澜、范文澜、陈建功、范轹、六小龄童、陈道明 ……
女英雄秋瑾之墓为何数次迁移?
秋瑾墓先后搬迁了十次。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女革命家,秋瑾一生执着于革命,弃小家为大国,可以称的上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女性。
但是秋瑾遇害之后,坟墓却遭遇过十次搬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秋瑾在光绪三十三年,曾将浙江光复会员,与会党群众组成了光复军,并以光复汉族,大振国权八个字为目标,与徐锡麟约定在安徽和浙江同时起义。
不过在安庆起义失败之后,秋瑾被捕,在面对严刑拷打之时,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作为自己最后的遗言,并于初六就义于绍兴城内的古轩亭口。
当时秋瑾遗骸***草葬在了绍兴府城卧龙山西的北麓,这是她的第一次安葬,也就是1907年的7月15日。
后来10月之时秋瑾墓被人迁往了绍兴常禧门外的严家潭, 不过因为秋瑾曾经在游西湖时对身旁的革命好友说,想要与岳飞同葬于西冷桥畔的想法。
因此在1908年的2月,在革命好友的帮助之下,秋瑾归葬于杭州西冷桥的西侧。
但是同年12月,由于当地官员的号发,秋瑾家人又不得已将他再次迁葬于绍兴城外的严家谭。
1909年秋瑾灵柩被迁往了湖南湘潭的昭山,与自己的丈夫王子芳合葬。
1912年,秋瑾墓在被迁往湖南长沙的岳麓山。1913年,秋瑾墓再度被运回了杭州西湖西冷桥西侧。
但是1964年,由于迁坟运动的发起,秋瑾墓被重新炸开,迁葬于杭州西湖的鸡笼山。
1965年,秋瑾墓再度被迁回西冷桥畔。 但是1966年由于***动荡的发生,秋瑾墓被拆毁,遗骨再度被葬于杭州的鸡笼山。
直到1981年10月,***结束后,秋瑾再度被当作革命元勋和伟大的烈士,还葬于西湖孤山的西北麓,并在墓内设立了汉白玉雕像,从此再也没有动过。
其实从秋瑾墓的动迁中就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社会的动荡,秋瑾墓的每一次迁动都是中国社会动荡变革的缩影。
一个伟大的民族和国家要想从愚昧中走出,势必会有许多的波折。
我们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它终将恢复理智,并尊重那些曾经为此而奋斗的伟人。
至今为止,秋瑾仍然是我们精神家园的一颗璀璨明珠,永远绽放着与时代并进的光芒。
秋瑾墓是近代著名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墓地,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白堤尽头西泠桥畔。墓正面有大理石墓碑,上刻孙中山亲笔题词“巾帼英雄”四字。背面立有吴芝瑛、徐白华所书的墓志铭原石。秋瑾墓七十年内先后搬迁了十一次,每一次搬迁都显示出中国社会时局的变迁。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她牺牲后遗骸其家人不敢认领,停了好几个小时才被几个仗义士绅出面,请鞋匠缝合尸体,并草草葬在了郊外卧龙山(俗称府山)西北麓张神殿背后的山脚下面,停厝在一堆荒冢乱坟旁边。秋瑾烈士就义的珍贵照片秋瑾的大哥后来等风声过了,就来到卧龙山麓将妹妹灵柩迁往了常禧门(即偏门)外严家潭殡舍暂存,打算过段时间将秋瑾迁葬祖坟。严家潭殡舍主人听说这是被砍了头的“女匪”而拒绝提供殡舍,秋瑾灵柩迁往绍兴大校场近旁的乱坟堆中暂存。当年停放秋瑾灵柩的地方秋瑾曾经在游西湖时对身旁的革命好友说,想要与岳飞同葬于西冷桥畔。因此在1908年的2月,即秋瑾遇难3个月后,秋瑾一生中的两位挚友吴芝瑛、徐自华商定:按照秋瑾遗愿,合力营葬鉴湖女侠于杭州西湖。徐自华湖云山树总悲凉,春晓苏堤柳未长。添个鉴湖秋侠墓,游人凭吊泣斜阳。——徐自华吴芝英停于西泠桥畔的秋瑾墓秋瑾墓旁的吴芝英1908年的秋瑾墓同年,徐吴二人觉得秋瑾冢太过简陋,便又在土冢上加盖了墓亭,亭柱上还镌刻了多副颂扬秋瑾的对联。但是没过多久,清廷要惩治革命现象,秋瑾家人担心尸首被清廷毁坏只能把秋瑾又搬回严家潭殡舍。后来秋瑾的婆家帮助将秋瑾灵柩迁到了湖南湘潭的昭山,和她的丈夫合葬。清朝覆灭后,湖南同盟会便将她的坟墓迁至长沙岳麓山,并建立了烈士陵园。但是有人提出秋瑾遗愿是安葬在西泠桥,应该把她重新迁葬回旧址。1913年,湖南同盟会将秋瑾的坟墓迁回西泠桥西侧原葬处,并修建了风雨亭和祠堂。1964年的迁坟运动中,***队平毁了孤山、西泠桥一带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坟墓30座,碑、亭、石像、牌坊13座,包括秋瑾墓上的小碑亭。1965年1月初,秋瑾墓也遭到了清理平毁。1966年特殊年代降临,秋瑾墓被当作“四旧”,又一次被拆除,遗骸被装进瓷罐迁葬杭州鸡笼山,连一块墓碑都没有。但是有位杭州园林局技术员是个有心人,他在遗骨罐埋葬处栽了一棵小柏树做标记。1981年秋瑾烈士的遗骨被挖出,发现颈骨有刀痕。在经过严格的技术比对后证实这是秋瑾烈士遗骨。1981年9月5日,崭新的秋瑾墓在杭州西湖西冷桥南端建成。墓呈方形,用花岗岩砌成,正面嵌孙中山题字“巾帼英雄”石刻。并树立了秋瑾的汉白玉雕塑,从此烈士在此安息直到今天。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欢迎点赞和评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绍兴留学资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绍兴留学资讯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