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的最大感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的最大感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英国生活很可怕吗?
确实有点可怕,有地方
在英国不安全。首先英国经常回发生恐怖袭击***,都是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甚至是学校。
其次英国的***疫情持续不断,得不到有效控制和治疗。所以中国留学生在英国不安全。其实没必要不远万里的去英国留学,中国的教育***丰富,有很多好的学校。留在国内学习和生活才是正确的选择。
苦难的留学生,在英国过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一到春节,国内的学生或者很多工作的小伙伴就可以回家过年啦,但是在海外苦命的留学生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英国留学生也同样如此。
中国春节一般都在1月到2月,这个时间正是大学上课的时候, 在此期间留学生小伙伴们有极大的几率遇上考试,或者论文,所以很多时候,春节常常都在熬夜弄论文和准备考试中度过了!
但这并不是说在英国留学生没有春节活动和***。 大部分中国留学生会在春节的那天和几个小伙伴晚上一同聚聚,吃饺子是年夜饭必备,除此之外,煮火锅,小伙伴们一起准备几个菜,打个牌,看个网络春晚,乐融融的一起过个春节!
除了小伙伴们自己聚聚,很多大学的中国学生学联还会准备一场春节晚会,组织一些活动,例如组织全员看春晚的活动, 一起包元宵,包饺子,很多外国小伙伴也会来参加。 这些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同学们一起热闹热闹,例如,在2018年春节期间,格林威治大学即将准备第一场春节联欢晚会,邀请了很多在英的小伙伴们一起参加!
除了大学组织的活动,唐人街内也会组织很多活动,灯光晚会,舞龙舞狮。 今年伦敦唐人街的春节活动办的十分热闹,人山人海,众多家乡小吃,传统音乐,不仅有很多中国人,还吸引了超多歪果仁来蹭热闹。英国很多媒体都被这场活动震惊到了!这些活动也可以解解海外留学孩子们的思乡之情!
因为中国的农历新年在2月份,而英国的留学生2月份正在上课,很多同学不得不在国外过年。来看看大家都是怎么在国外过年的吧~~
有介样的:好友聚会,教外国人打***~~
还有介样的:舞狮子,贴对联,看春晚,吃火锅~~
还有介样的:和友人一起包饺子
当然还有在写作业的,和爸妈全家开***的,也有出去小玩的,打游戏的。
科技进步,***虽然比不了见面,但是也缓解了想家的苦。
天下之大,有朋友在,就有欢乐在。
有爱的人在祝福,就有年的意义在。
家有留学海外的孩子,是一种什么体验?
这个我有发言权。我女儿2008年国内本科毕业去加拿大留学,从硕士到博士到如今在美国工作并结婚生子,一路走来我可是经历了提心吊胆、惊喜惊吓等等等等,反正是酸甜苦辣咸样样没落下。记得女儿走那天,我们送到北京,看着女儿进机场,我强忍着泪水,在看不到女儿的身影后泪水夺眶而出,女儿到达登机口跟同学(同一个学校的女孩)聊天,发现有一封所谓的落地信没有带,女儿给我们打电话,我们也蒙了,不知道这是什么文件,即使有,也肯定在家里,我家离北京400多公里,我们只好赶紧往家返,跟女儿说到加拿大后,如果因此而发生入境受阻,能不能沟通一下,我们到家里找到后,给发传真过去,那时候好像还没有智能手机,网络也没有这么发达便利。但实际上,我在返回的火车上担心了一路,因为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文件,我女儿也没有印象,大概率是找不到的,我担心的是女儿无法入境可怎么办?火车上担心一路,哭了一路,我爱人虽然一直宽慰我说,没事的,没事的,但我也看得出来,他也充满了无助与无奈。旁边一个好心的旅客问我们发生了什么?他听后说,他女儿是2007年出国的,他亲自送到国外(也是去加拿大),当时就没有什么落地信,这才没那么揪心了。好在女儿入境时确实没有要什么落地信。女儿在加拿大留学时,为了方便,我将我的***办了一个副卡,让她带去了,有一天的凌晨(加拿大是下午),女儿打电话,去超市买东西时钱包被盗了,现金倒没多少,但有***,加拿大刷***不要密码,谁拿到都能刷,女儿吓坏了,打来电话让挂失,我也紧张的够呛,赶紧打电话挂失,将办理挂失手续的银行工作人员电话叫醒,我开口先说的是“实在对不起”。还有一次,给女儿联系,怎么也联系不上,吓得我魂都没了!结果是孩子累了睡着了(加拿大时间的白天,我没想到她那个时间段睡觉),手机静音。在她有男朋友之前,每次国内外往返,这一晚上我是根本无法睡觉的。当然了,做母亲的可能就是心眼小,所以才会像我一样,我老公就不会这样,最起码不像我老是一惊一乍的。女儿出国十多年了,我现在也渐渐习惯了,尤其在她结婚后,女婿家就在北京,她俩人一同往返,我就没那么担心了,现在小外孙都有了,盼着疫情过后,女儿一家三口回国看看,以前那种担心已经没有了,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
我的女儿2015年高考600分,考上中游985,没去报道,毅然决然去了德国留学,从预科到本科,到硕士,一路走来,孩子一天比一天成长,开心,她有各种梦想,我说如果想买房,我给你弄个首付,孩子说,不用的,上班首付多简单个事啊,她说将来把你们都接过来,环游世界
我儿子考的985名校,大学四年成绩优异,连拿两次国奖,被保研复旦,但他选择了放弃,直接挑战世界名校,被录取国家公派留学直博生。现离家一年我从来不联系他,也不担心,偶尔通话***一次。因我知道他从初中住校,一直到大学都担任学生干部,独立性很强,啥事都不用家长操心!
我的儿子在美国留学前前后后已经有六七年了。儿子大三第一次去美国留学 ,是电子科技大学给的机会,学校还补贴了五万元差旅费,那次是半年时光。接着大四第一学期又被美国加州大学邀请参加毕业设计,直到本科毕业才回到大学参加毕业典礼。他往返机票都是美国那边负担的。那时候UCLA大学的一名AI教授就十分欣赏儿子,赞赏他是“最勤奋,最聪明的中国🇨🇳留学生”,所以也正是这位教授极力邀请和推荐,儿子得到直博学位,并享有全额奖学金,帮助他顺利完成学业。
作为留学生家长,我的感受也是五味杂陈,悲喜交加。世界太平,就感到庆幸;疫情严重,暴乱不断,就担惊受怕,反复叮咛。分享他恋爱的快乐,也承受他失恋的苦闷。开心着他的开心,焦虑着他的焦虑。每天看着他的时间,估摸着他的动态。朋友圈发个照片都能给我些许的安慰,每天都在心里祈祷平安。
刚开始儿子出国留学,会掩饰不住内心的欢喜。儿子告诉我,AI博士是最难学的也是最牛的,只有行业内的人才知道这个学位的真正价值。我相信儿子说的话,也知道他读这个博士所付出的心血。如今儿子已经拿到最理想的就业Offer,正在准备毕业论文答辩,本月就能完成学业。圣诞节就可以轻松度***了。
我孩子在国外上学快6年了,从本科到现在的博士。我的体验可能比较简单。
第一是担心。网上有点安全方面的报道就抓狂地和孩子联系。
第二是惊喜。无论是语言、课程还是独立生活能力,孩子的潜力远远超过大人的想象。几年时间,孩子从一个18岁少年,成长为懂事的青年。即便是疫情期间,也很冷静,不让家长操心。
第三是“肉疼”。我们是一般家庭,供孩子上学虽然不至于砸锅卖铁,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想想自己手头紧紧,就能让孩子多一些发展机会也心甘情愿。
第四是坦然看待自己的老年。孩子这两年凭着自己的努力有了奖学金,平时也做助教,不再用家里的钱了。我和先生会继续简单生活,不委屈自己也不浪费,存下养老钱。等我们年龄更大了,孩子也许会回到我们身边,那是幸福;孩子回不来,也不强求,亲情连着,相互惦记也是幸福!
你怎样看待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小留学生?
随着留学群体的不断增大,低龄化留学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这也成为了广大家长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目前小留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存在,引起关注是必然的,其实在这之前很多人都已经在关注了,只是因为今年的***肺炎疫情,牵扯到回国的问题,才突然之间被大家在短时间内集中关注罢了。
送年龄较小的孩子出国学习,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比出国读本科或研究生还要多,而且问题所涉及到的细节也更加具体。其中最基础、也最关键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首先要考虑到家庭经济因素,做好充足的资金准备。
国外的私立学校是家长的首选。私立学校分寄宿和走读两个类型,通常寄宿类的学校一年的费用预算是30–40万人民币,走读类的学校一年的费用预算是20–30万人民币,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普通工薪家庭来承担还是比较困难的。
二、判断孩子自身的因素是否能够适应留学生活。
从孩子自身的因素来看,性格特点、自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决定了孩子能不能快速、良好地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生活自理能力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另外还有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这个就因人而异了,只有对以上这些都能够做出清晰的判断,家长才能知道孩子是否能够适合去国外读书。
三、考虑孩子外语的真实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目前去国外读中学的孩子,主要目的地还是英语语系的国家。正常情况下,在国内读初中的学生,其英语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到达入学的要求也不是太难的事,但前提条件是英语的水平不仅仅是掌握了多少词汇量,能够灵活运用、听懂课并适应课堂教学才是最主要的,否则留学就有很大的风险和隐患。
以上这三个方面,是低龄化留学最应该注意到和认真考虑的基础性问题,家长只有在国内为孩子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孩子在国外才能很好地适应,才能实现留学的最终目的,获得理想的收效。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的最大感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的最大感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