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考上麻省理工的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国考上麻省理工的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麻省理工在中国排名?
2020年 麻省理工学院QS世界大学排名 第1名;
2020年 清华大学QS世界大学排名 第16名;
显然,麻省理工学院即使在中国,排名也是第一。
麻省理工学院的自然及工程科学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其林肯实验室、计算机科学及人工智能实验室、媒体实验室和斯隆管理学院十分著名。有59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或工作。
麻省理工学院,是一所男女同校的美国私立大学,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坎布里奇城。MIT的师资质量和水平是公认的。
有93位教师任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90位是国家科学院的成员,209位是美国艺术科学研究院的成员,有16名已故或健在的教师荣获国家科学勋章。
依靠这一支杰出的教师队伍,学校在教学和培育高质量人才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科学研究方面,也处于举世瞩目的地位。
中国有那些从国外回国的伟大的科学家?
新中国托起的东方朝阳光芒四射。在地球的另一面,中国留美学者升起五星红旗,他们的目光越过重洋,被北京开国大典的礼花照亮。
钱学森:193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留学,1955年回国.
钱三强:1937年在巴黎大学留学,1948年回国.
钱伟长:1940年在多伦多大学留学,1946年回国.
何泽慧:1936年在柏林高等工业大学留学,1948年回国.
卢嘉锡:1937年在伦敦大学留学,1945年回国.
朱光亚:1946年在密执安大学留学,1950年回国.
邓稼先:1948年在普渡大学留学,1950年回国.
杨石先:1929年在耶鲁大学留学,1931年回国.
王淦昌:1930年在柏林大学留学,1934年回国.
还有很多很多
“山东14岁少年谎称自己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对于这种弄虚作***的事你怎么看?
“6岁设计电脑程序,8岁自主研发云计算平台,13岁注册公司,14岁被麻省理工学院成功录取……”前几天,各大媒体还在争相报道,吹捧这个14岁少年。今天又爆出是弄虚作***,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李同学自称被“麻省理工大学”录取,而事实上麻省理工全称为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而非”大学“。天才学霸怎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呢?令人生疑。
另据观察网报道,麻省理工***并没有查到李同学的录取信息。
搜索发现,在山东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今年4月公示的获奖名单中,确实出现了莱阳市第二实验中学李同学的名字。不过这个比赛不分一二三等奖,而***截图中提到李同学获得一等奖。
另外,***截图中所谓“ACPC国际大赛”是一个电子竞技比赛,而非互联网科技类比赛。至于李同学是否获得该比赛“大中华区分赛区一等奖,并入选京东总决赛获得二等奖”,我们也不得而知了。至于李同学参加的另外两个论坛, “香港IDC商业高峰论坛”和“国际互联网发展论坛”,我们也没有查到相关报道,论坛的真实性值得进一步考证。想
就李同学本人而言,我想一个十四岁不到的少年是不太会去做这个虚***的炒作,很有可能,他才是最终的受害者。如果这个新闻是虚***,最后损害的将是他个人的名誉、信誉等等,而其他媒体则无非继续报道挖掘下一个热点。
大家好,我们是《教育界观察》独立研究机构。
作为专门从事教育观察和研究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我们回答这个问题或许更合适。
因为事情描述的不是很清楚,为了让读者更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在这里再简单叙述一下事情进过:
12月4日,莱阳市教育体育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题为“莱阳一14岁少年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录取”的文章。
文章称,今年7月份以来,莱阳第二实验中学的初中生李向楠先后接到了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抛来的橄榄枝,并于2017年成功签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根据这篇文章的描述,14岁的李向楠就是一个“天才神童”:6岁自主设计了一个一键式关闭学校电脑的程序;8岁自主研发了云计算平台;13岁注册成立莱阳喔普云计算有限公司……
在记者求证此事时,麻省理工学院表示不存在主动去签下一个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是在高中最后一年开始申请。
以上就是事情的经过,奇怪的是,在麻省理工学院否认“不存在主动去签一个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是在高中最后一年开始申请”情况下,当地教育局竟然坚称此事属实。
12月8日下午,山东省莱阳市教育体育局宣传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表示,正在进一步调查相关事实,但该李姓学生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一事是真的,“我们看到了(签约的)照片,不会存在差错“。
该教体局工作人员称,对于此事的调查已经基本结束,该生正式的签约文件正从美国邮寄到莱阳的途中。并且签署的文件中还提到,由于李向楠还是初中生,就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可能要到2020年读完高中后。“意思就是先签约,别给别的学校抢去了。“他说,“人家没有必要撒这样的谎。“
然而正在莱阳市教育体育局宣称此事“调查已经基本结束,该生正式的签约文件正从美国邮寄到莱阳的途中”,剧情急剧反转,山东莱阳市教育体育局宣传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网传“14岁少年被麻省理工录取”稿件,系由于莱阳教育系统宣传员所写,“初衷就是想说明这个孩子比较优秀,电脑有一定的水平,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特长”,并多次强调是“宣传需要”。至于报道中内容的真实性,在网上产生质疑后,教体局已要求该少年的家长提供相关证件,交由教体局及莱阳市宣传部门审核。其表示,莱阳教体局将对这一***进行调查。
以上就是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们不难看出,这都是满满的套路,套路如下:首先是当地提出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媒体迅速根据争相报道——网络产生大量质疑——当地出面证实情况属实——媒体深挖发现系***——当地承认系***——把责任推脱为某人的个人行为(如当地教体局要求少年家长提供相关证件(意思是你***的,不是我)、系由于莱阳教育系统宣传员所写)。
对于以上套路我们似乎在哪里似曾相识,如果事情被证实为不正面的、伪造的,最后承担责任的往往是个别不相关的人员。
对此事,当地教育管理部门有着不可推脱的嫌疑,欢迎网友留言交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考上麻省理工的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考上麻省理工的人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