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网:
暑***最后一篇日记怎么写?!急求!
观察日记,即观察记录。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侧面,通过有目的的,细致的观察,把它记下来。可以写零碎的片断,不必讲究文章结构;也可以写得比较完整,类似一篇记叙文。经常写观察日记,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习惯,还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日记最适宜我们小学生记。
我的暑***的生活有春天一样的日子,像春风吹满大地一样温暖。在暑***兴趣班里,老师组织我们去公园写生,然后把画好的画义卖,卖得的钱全部捐给受台风影响的灾区。老师告诉我们要懂得助人为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老师的一番话语重心长,如春风化雨一般渗入我的心头。
暑***已过了一半儿,我的作业早写完了,剩下的日子里,我本想好好玩几天的,可是,家长逼着我学这学那,如果我不情愿,他们就问我是不是骄傲了,然后就莫名其妙的训我一顿,讲一大堆道理,还说是为我好,真不知道他们是怎麽想的。早上我起床,先洗漱完毕。
离放暑***已经过了一个月,在刚放***的时候,我在想这个暑***我将如何度过,是向往年那样呆在家里看电视,或是到同学家里串门子还是做点其他的。
最后,我们去参观了温州革命历史博物馆,我知道了中国***是1921年诞生的,中国和日本打了8年的战,结果中国打赢了,日本也投降了,就这样中国越来越强大,如今,奥运会金牌最多的也是中国。一天下来,玩得很累,但很开心。
葛红兵海外日记目录
在南洋的阳光下,一杯咖啡成了旅程中的日常。新加坡的礼让文化,让我感受到人性的温暖。教师的地位似乎在社会中被过高评价,引发我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动物保护意识在小印度的“屠妖节”上得到了彰显,人们用行动表达对生命的尊重。
葛红兵的海外生活,以日记文体记录,平实而纯净。他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丰富的知识底蕴和独立不群的思维感悟在文字中闪烁。与《我的N种生活》和《沙床》中的忧患愤激与悲观沉沦不同,这里的葛红兵虽然依然忧郁、敏感,但内心已显得平复,对未来充满希望。走出去,到国外去,寻找自由。
不同于那些为了写作而疾走的“文化苦旅”,葛红兵的漫游是且行且停的。他的日记并非简单记录异国的奇闻,而是长时间深入异国的日常生活与精神内质,让异国生活自己说话,而不是浮掠的图解。在日常故事和场景中,他看到了宗教、政治、历史、习俗的影子;在建筑、风景、人物中,他发现了精神与性灵的痕迹。
葛红兵,是《葛红兵海外日记》一书的作者,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基本信息:葛红兵,1968年出生于中国,是当代重要的新生代学者与作家。他持有文学博士学位,并在学术界拥有多个重要职位,包括上海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
葛红兵,1968年生于中国,是当代重要的新生代学者与作家。他持有文学博士学位(1998年),并担任上海大学教授(2001年),同时兼任硕士生导师(1999年)和博士生导师(2003年)。他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担任研究员,也是英国剑桥大学的高级访问学者,此外,他还被聘为贵州师范大学的客座教授。
海外行记--1***9-1984年出访日记及随想/你我巴金新编文丛系列内容简介...
1、以下是海外行记中部分章节的改写内容:第一辑:出访法国1***9年,巴金先生访问法国,期间的日记记录了他在巴黎、尼斯、马赛、里昂等地的所见所想。在访法日记中,他分享了对诺·利斯特先生的回忆和对中法友谊的深刻见解。他还参与了与法国《世界报》记者的访谈,与孔罗荪、徐迟共同讨论了文艺问题。
2、在海外行旅的岁月中,文学巨匠巴金以他的独特视角和深沉思考,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学财富。1***9年至1984年间,他出访法国、日本、瑞典、瑞士等地,期间的日记、随想、演讲和访谈被精心收集,集结成《你我巴金新编文丛系列》。
3、海外行记,这部详实的1***9-1984年出访日记及随想,收录于你我巴金新编文丛系列中,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于2005年12月1日首次发行。这部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你深入了解那个时期国际交流的珍贵资料。
4、在巴黎的告别时刻,我驻足在拉丁区的巴黎地纳尔旅馆,罗曼·罗兰和海明威曾在此度过,顶层的阳台敞开,凉爽的微风轻拂,我凝视着巴黎的天空,感叹时光飞逝。即将启程,但我不愿空手而归。
5、巴金在***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