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海外生活氛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海外生活氛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国外或西方人的应酬方式是什么,好友或者谈生意?
西方的文化...可能更偏向于实际性,中国人的应酬需要在吃饭中完成,因为吃饭和喝酒本身成为了一种文化,或者说中国人对于情感看的更重,友情,亲情,似乎吃饭喝酒成为了沟通情感必须的一种方式,似乎做生意,成为了朋友,可以在一种很友好的氛围中进行,而西方的生意更多的是处在商业层面,相对而言,个人情感因素掺杂的比较小一些,当然不是完全没有,所以在商言商,应该说更为符合商业化的准则吧
出国工作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
朋友说
就感觉教育方式太不一样了~
完全靠你自觉,没有人管你督促你~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你自己搞定
变成了生活小达人~
刚出国那会只会煮泡面~毕业之后感觉自己可以开饭店了~
主要是见了世面!!!
接触了不同的东西~开阔了视野~
我自己就出国去过……总是感觉还是自己的国家好,不过有的国家确实有些地方也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是走出了国门,一切靠自己,你的想法左右你的行动,所以说,什么事情,都在于自己怎么去想,去理解它的意义
出国工作的领悟:
- 离家远,没有亲戚朋友时常相聚的盛况,难以融入老外圈子,会有孤独感。
- 吃不惯,西餐牛排甜品沙拉偶尔吃吃是调剂,天天吃会崩溃,所以自学厨艺是必须的,中国胃还是配中国菜。
- 工作压力大,派出国的人肯定要比国内的朝九晚五累很多。
- 生活压力小,老外的社会观比较自由,不会去评论关注别人,所以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
- 独立性猛增,老外讲求独立,国外生活一段时期自己各方面都会很独立,遇事先自己想办法解决。
一个人到一个陌生的国度,举目无亲呗,一切顺利做自己想做的事还好吧,还有就是跟自己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啊,喜欢结交朋友爱好挑战的可以尝试一下的。年轻就是资本,尝遍世间百味也不枉此一生。
我是一个在国外生活了10年的人,21岁出国,在国外学习过,打过工,现在算是安定下来,在这边生活工作,我说说我的感想吧。
先说说工作吧。我不知道你去的是哪个国家工作,但是在我看来每个国家的工作环境不一样,我就说说我这边的吧。我是在澳洲,澳洲人工作的特点是懒散。因为澳洲的生活节奏没有国内那么快。但是澳洲人工作很认真,只要是工作上的事都会认真的努力的完成。上班下班都很准时,如果遇到加班很少有愿意上的,虽然澳洲有加班工资翻倍的法律,但是澳洲本地人还是选择回家。一般留下加班的都是中国人或者印度人,毕竟双倍工资吸引力还是蛮大的。
澳洲人际关系没有国内那么复杂。很少会有国内那种经常应酬的事情发生。但是一到周末,同事或者朋友一定会找个酒吧或饭店聚一下,喝点小酒,聊聊天,培养感情。当然了,喝酒不会喝很多,就是为了烘托气氛,吃饭喝酒也都是AA制,很少会出现请客的现象。
在国外工作,最大的挑战我觉得是孤独。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身边没有了国内的朋友和亲人,在一个不熟悉的环境,身边又没有朋友和亲人,孤独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这种孤独真的很难形容,只有亲自体验过的人再能体会到。希望在外工作的你可以快点多交朋友。
出门在外工作不容易,不要忘记常常和家人朋友联系,报平安是其一,战胜孤独是其二。希望你在国外工作一切顺利!
我是小瑀,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亲点赞关注我,谢谢了
做一个简单的社会调查,有多少人现在会喜欢去海外谋生活的?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激起了我的兴趣。
我是北美天涯,现在生活工作在美国。从我的角度来看待,会有多少人喜欢到祖国大陆之外的地方去谋生谋发展?我认为很多很多。
要澄清的是,喜欢到异国他乡打拼的人不是说在祖国不能生活,不能发展,而是说时代进步了,环境改善了,国家和社会给大家提供了更广阔的施展才干、追求个人价值实现以及报效祖国人民的机会的平台。
新中国成立以前到海外谋生的祖国同胞大多局限于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纯粹是谋生而已。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既有外资洋人进入国门,同时我们也开始了走出去的步伐。国家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开始了对外投资。广大个体劳动者也开启了对外投资的步伐。
在地球的各个角落,不论是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拉美的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的地区。到处都有祖国投资的身影。同时也有大批的管理人员,普通的劳动者生活工作在世界各地。
与此同时,一大批的自由职业者,揣着梦想,也带着自己的资金,寻找最佳最好的投资机会,他们也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寻找机会,生根、发芽、成长。
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国餐饮就是中国人在世界各地打拼求生存谋发展的一个缩影。
投身于商业贸易的,同样也广布中国人的身影。中国的外贸业相当比例的是由个人经营的。大家在世界各地经营商场超市,成为了远洋运输的大客户。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广大农民的种植技术的提高,一批又一批农民也走出了国门,在世界各地经营起种植业。
总之,百业百态,各行各业都闪耀着中国人的身影。
大家活跃在世界各个角落,既为祖国减轻了就业的压力,为国家赚取了外汇。同时也带来了更新的更活跃的思想和商业机会。促进了中外交流与合作。既传播了祖国的先进文化,也学到了所在国的先进的知识,促进了人类的文明与发展。
所以每次听到国内新闻讲中资企业如何如何,我就心领神会,会心一笑,这不仅是在说,国有在外投资项目,也包括个人在外投资项目,我的心中荡漾着为祖国为人民的自豪骄傲感。
这是一种改革开放初期意识的惯性!那时的中国很穷,一些不愿意靠自己的双手去建设国家去艰苦奋斗的人,一门心思想着偷渡香港、移居海外。这些人的心里一般没有什么“祖国”概念,更没有什么“建设祖国”的念想,只想着到海外去获取绿卡过不劳而获的“***生活***”。时至今日,中国社会实现了小康,但以往这种惯性思维还有。只不过现在他们出去的真实感受,会觉得国外越来越不如国内了!
如果不花就能去外国任何国家的话,估计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会愿意海外谋生活的。不调查,因为外的的***还是比中国要好看多滴,不说去外国呀,就去香港定居有***都会有几亿人要去的呀?印度和非洲除外。
肯怕没多少人想去海外谋生,海外人生地不熟,语言交流、行为习惯都是障碍,特别是人身安全难以保障,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些因素足以打消去海外的想法,极少数精英要想出去,拦也拦不住,因为国外的氛围更适金字塔顶尖精英的发展,不管是科研精英还是商业精英国外更人性化、更有空间、更受法律保护。
你知足哪些国外的节日?
西方国家有2.14情人节12.25圣诞节,其他我就不是知道太多,但我现在韩国打工对韩国的节日了解比较多,韩国受我们中国文化的熏陶,所以他们和我们都要过每年的1月1日的元旦节,农历春节和八月十五中秋节,另外韩国还有3月1日的独立纪念日,5月5日的儿童节,8月15日的光复节等其他节日。
我认为参与度高,玩的嗨的是尼泊尔的洒红节。每年尼泊尔都会有许多节日,其中六月份就有洒红节,大家购买五颜六色的粉末,互相涂抹在脸上,洒在身上,以此表示相互祝福。在广场中在街道旁 互不相识的人们,突然袭击式的抹一把彩粉在对方脸上,只见***都成了大花脸。我因为要摄影,就保护着相机,尽量靠边走。可还是逃避不了,被抺成了花脸。
走在回旅馆的路上,我的心情还是像儿童一样,非常开心愉快!
*国外的主要节日——
1、元旦(1月1日)
2、成人节(日本,1月15日)
3、情人节(2月14日)
4、元宵节(阴历1月15日)
5、狂欢节(巴西,二月中、下旬)
6、桃花节(日本女孩节,3月3日)
7、国际妇女节(3月8日)
8、圣帕特里克节(爱尔兰,3月17日)
9、枫糖节(加拿大,3-4月)
10、愚人节(4月1日)
11、复活节(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
12、宋干节(泰国新年4月13日)
13、食品节(新加坡,4月17日)
14、国际劳动节(5月1日)
15、男孩节(日本,5月5日)
16、把斋节、***(4月或5月,回历十月一日)
17、银行休***日(英国, 5月31日)
18、国际儿童节(6月1日)
仲夏节(北欧6月)
19、古尔邦节(***节,7月下旬)
20、筷子节(日本,8月4日)
21、敬老节(日本,9月15日)
22、啤酒节(德国十月节,10月10日)
23、南瓜节(北美10月31日)
24、鬼节(万圣节除夕,10月31日夜)、万圣节(11月1日)
24、感恩节(美国,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
25、护士节(12月12日)
26、节礼日(12月26日)
*国外部分国家特殊的节日——
1、美国:林肯诞辰、圣瓦伦丁节又称"情人节"、华盛顿诞辰、圣帕特里克节、母亲节、阵亡烈士纪念日、国旗日、父亲节、国庆节、哥伦布日、万灵节、退伍军人节、大选日等。
2、丹麦:新年、 忏悔节、系列宗教节日、宪法日等。
3、德国:元旦、狂欢节等。四、4、法国:帝王节、圣蜡节、法国的大***、冥节等。
5、芬兰:神灵节、仲夏节、独立日等。
6、加拿大:维多利亚日5月24日为女王诞辰纪念日、加拿大日、公民日、休战纪念日等。
7、挪威:棕榈主日、濯足节等。8、主显节,亦称显现节(宗教节日)、狂欢节,亦称谢肉节(宗教节日)、 意大利解放日(非宗教节日)、母亲节等。
9、英国:圣瓦伦丁节(情人节)、春***、夏季公***、哥伦布日、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停战纪念日。
10、希腊:主显节、圣灰节。
11、新加坡:农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卫塞节、国庆日、***、哈芝节、大宝森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海外生活氛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海外生活氛围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